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2018-04-03 10:14: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坚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设创新文化,需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创新观念,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创新文化,首先要树立与创新相适应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特别是牢固确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为推进教育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切实尊重个人、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创新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尊重不同人的个性和特点,尊重自由的探索和首创精神,切实改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良风气,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个性发展、鼓励个人冒尖。

  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弘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推陈出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开篇就提出“新民”为大学之道。汤之《盘铭》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对现有理论与实践的超越的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因此,鼓励各类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面向未来,增强不断追求卓越,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

  自觉继承和发扬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奋勇争先、崇尚一流、不甘落后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万众一心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

  转变思维定势,倡导批判性思维,鼓励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特别是在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固然要借鉴国内外创新发展的经验,但绝不能亦步亦趋,更不能照抄照搬,而要从国情和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突破和超越,这样才能成功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尊重和善待新生事物,不应轻易怀疑武断否定它们,而应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各种新想法、新尝试、新发现、新发明。

  大力培育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观念,提倡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与宽容失败的精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产生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涵。“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包含着宽容失败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允许失败、宽容失误,增强包容心、宽容度和承受力,敢于承担创新的风险和责任,营造不怕失败的宽松氛围。“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必然与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相联系,应消除狭隘封闭、自我中心、保守排外的意识,在支持发展个性,尊重个人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克服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鼓励学术合作,弘扬团队精神,努力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意、善于创新的人才,产生具有创新价值、独领风骚的创新成果。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的制度保证。如果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必要的制度保证,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就必然流于形式。当前,亟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激发创新意识、保障创新环境、鼓励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制度体系。建立竞争机制、开放机制、激励机制,使得创新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方面政府不仅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而且更要树新风、立榜样,做创新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多地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