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法治日报丨徐州检察44项举措推动高质效履职
2025-05-14 09:55: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丁国锋 张睿 张娜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某侨资企业招聘专员张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新入职员工好处费一案一审宣判,张某某以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这起案件线索源于“企心·铜力”护航民企综合服务中心一次定期召开的“问需于企”座谈会。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诉说着张某某行为影响了公司对外形象的苦恼。检察官了解后,及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并先后4次提前介入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完善证据链条。针对该企业在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检察机关还协同侨联、行业协会深入企业召开法治座谈会,督促企业健全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

  据了解,“企心·铜力”护航民企综合服务中心是徐州市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一项举措。2024年以来,徐州检察已先后出台落实44项举措,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助力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024年6月,某粮油企业负责人蒋某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向孟某交付粮食后,孟某却迟迟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货款,还有8家粮油企业也有同样的遭遇。经查,孟某以高价从蒋某等人的9家企业收购粮食后再低价出售给第三方,收到第三方货款后仅将部分资金支付给蒋某等人,其余货款则通过购买虚拟货币或取现藏匿等方式非法占为己有,造成9家粮油企业损失共计1400余万元。

  案件提请贾汪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面对孟某提出的炒期货亏空无法支付货款的辩解,承办检察官积极引导公安机关梳理资金去向。经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协作努力,最终查获孟某以个人及他人名义购买的虚拟网络货币共计106万(价值人民币770余万元),藏匿现金490万元,为被害企业追赃挽损1200余万元,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境。目前,检察机关以合同诈骗罪已对孟某依法提起公诉。

  2024年以来,徐州市检察机关聚焦司法办案,助力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895人,严惩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起诉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犯罪80人,追赃挽损7200余万元。

  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屏障

  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向公安机关控告前员工褚某某在离职前获取公司生产的芯片核心数据和版图,以便离职后贩卖获利,侵犯公司商业秘密。

  离职员工未经授权,制造带有“老东家”注册商标的商品并对外销售,到底是侵犯商业秘密罪还是假冒注册商标罪?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在提前介入案件时,引导公安机关调取涉案芯片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权属及备案登记材料等,通过细致核查、案例检索、学术研讨等多方论证认为,涉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已经备案登记且芯片已投入商业利用,具有公开性,不属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范畴,据此引导公安机关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继续侦查取证。

  与此同时,为有效保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检察机关还引导公安机关深挖褚某某等人的生产行为,全面打击涉案假冒芯片的产销链条。最终,褚某某等3人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随着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企业立身之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公安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打破行政执法、侦查办案、法律监督履职壁垒;开发建设“淮海知窗”综合履职平台,为企业提供“行政+司法+监督+服务”的一站式服务;设立“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不断探索新路径,以专业化检察服务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2024年,徐州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并确定5家基层检察院跨区域集中管辖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88人。

  聚力“四大检察”抓牢护企方向盘

  徐州经济开发区入驻各类企业5000余家,为更好地维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经开区人民检察院自主研发应用“检企e链”服务企业智慧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检察服务。

  “检察官,我们公司又被恶意索赔了,这是第二次,而且还是同一个专利人。”2023年底,“检企e链”小程序收到辖区内某智能技术企业的求助。经开区检察院发现线索后,经知识产权检察部门与公益诉讼部门分析研判,迅速决定立案调查,并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公司开展调查。

  经调查发现,除该公司被起诉索赔外,辖区内还有8家企业也收到了专利索赔通知。为进一步确定专利的创造性、新颖性,调查组联合“智能外脑”——江苏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公司,共同对涉案专利进行实质调查,最终确定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属于公开技术,不具有创造性、新颖性。

  调查清楚后,经开区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纠纷予以调处,与案涉知识产权法庭进行多次沟通,并督促行政机关就涉案不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层报上级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依法处理。2024年1月,该专利权人撤回索赔诉讼,并不再就相同事实向关联企业索赔,9家企业预计避免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同年7月,涉案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无效。

  徐州检察机关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更好维护市场经济金融秩序。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12件,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75件,实质性化解涉企行政争议15件,加强涉企案件刑事执行活动监督,推动涉企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参与必要生产经营179人次。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