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最高检发布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丨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噪声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4-03-04 14:19:00  来源:最高检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噪声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代表建议 诉前检察建议 噪声污染 以事立案

  【要旨】

  对人大代表建议反映的多领域噪声污染问题突出、监管主体职责不清的情况,检察机关以公益受损事实立案后,通过“人大监督+检察监督”的方式推动各部门协同履职,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效果。

  【公益损害事实】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噪声污染问题多发、高发。2022年,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徐州市交办180件信访事项,其中噪声污染40件,占比22.2%。医学研究表明,广泛、长期存在的噪声污染影响身体健康,噪声投诉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代表履职】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两会”期间,5名市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平大桥交通噪声污染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强三环南路施工噪声污染治理的建议》等5件建议,反映了徐州市和平大桥交通噪声、三环南路施工噪声、启迪乔波滑雪场设备噪声、夜间渣土车运行噪声和高音喇叭社会噪声等问题,建议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各领域噪声污染防治。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以上建议交办给徐州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徐州市院)。

  【检察机关履职】

  针对代表建议反映的噪声问题种类多、监管主体多且职责分工不清的实际情况,2022年8月1日,徐州市院对噪声污染问题以事立案,并联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实施意见》,加大调查核实工作力度。

  经调查,噪声污染广泛产生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等多个领域,且同一问题还可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和渣土运输问题,需要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等多个部门从不同方面加强协同监管,但各部门往往各管一段,衔接协作不够顺畅。

  为推动相关部门主动认领责任、增进执法协作,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与徐州市院多次联合召集相关部门座谈磋商,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明确部门职责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论证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举措。2022年8月25日,在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的见证和监督下,徐州市院向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等6家单位现场送达检察建议书,分别提出了依法处理噪声污染突出问题、明确部门执法监管职责、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噪声污染防治考核、依法查处噪声污染突出问题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制发后,相关部门主动与徐州市院对接沟通,及时回复整改情况。对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提出的典型问题及时查处,制定强化长效监管的具体方案,从源头上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噪声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2022年10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检查组,联合徐州市院,邀请提出建议的5名人大代表,采取实地督导、现场查验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相应防治措施。在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徐州市院的联合推动下,2023年11月6日,徐州市政府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9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职责。

  【典型意义】

  依托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确保法律监督始终聚焦社会治理难点、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检察机关对代表建议中反映出的公益受损问题进行案件化办理,也为代表建议的落实提供法治保障。检察机关争取人大常委会监督支持,联合开展调查核实、座谈磋商、督促履职等工作,有利于增强监督合力,促进多部门协同履职,实现最佳办案效果。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