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影评】如果“玛丽”不完美
2020-05-08 09:19: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李香

  《难以置信》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迷你剧,荣获美国电影学会奖年度佳剧。电影色调暗沉,以反问、质问、反思等语言推动故事情节。开篇就是黑暗的夜里,未成年女孩玛丽醒来发现一个蒙面黑影持刀立在自己床前,恐吓玛丽不许发声,否则将杀死她,随即蒙住玛丽双眼、用鞋带捆绑玛丽等方式对玛丽实施强奸行为。惊恐、哭泣后,玛丽选择了报警和告知同学、家人。

  一切顺理成章,但又出人意料。玛丽报警以后,初查现场的男警探、案件承办警探及检查身体警探先后要求玛丽复述被侵害的过程,询问被性侵细节,拍照,程序机械重复。当玛丽表示不想再次回忆或已讲述时,下一阶段的警探总是能找到充足的理由要求玛丽再说一遍或再写一遍。即便是美好的童话故事讲述或摘抄五六遍后,内心也是反感排斥的,更何况是被性侵害的遭遇。反复的讲述让玛丽焦躁、苦闷又无法宣泄。当一次次被叫到警局盘问后,回程的公交车上,玛丽将内心的恐惧投射到身边出现的高大男子们身上,其实是一个未成年被害人对成人社会恐惧又无力的真实写照。

  玛丽的养母及前养母们先后闻讯赶来,一番言语、搂抱的安慰给予玛丽难得的温暖,但让人同样匪夷所思的是,养母竟然无厘头地向警方陈述玛丽先后被不同家庭收养的经历,表示玛丽平时性格乖张,行为不端。

  不幸的成长经历,不完美的被害人陈述与案件的真实性、客观性有何必然的关联呢?然而,警探却由此内心确信她报了假案,并警告玛丽将会承担坐牢的不利后果。玛丽害怕了,否认自己被强暴的事实,表示一切都是编造的,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一切归零。没想到,玛丽因此遭受了同学的白眼、同事的鄙夷和警察的训斥,这个半工半读自食其力的少女,被定性为可耻的骗子,而犯罪分子仍逍遥法外……

  犯罪分子周密的作案手段,没有在现场留下指纹、体液等任何蛛丝马迹,堪称完美犯罪。外部多方合力,无疑是对玛丽雪上加霜,最终成了压垮玛丽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一根稻草也完全可以是黑夜里的一丝曙光,是绝望中的一抹希望。

  在我国少年司法中,对性侵害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适用“一站式”询问制度,就切实保护了未成年被害人的自尊心和性羞耻心。侦查机关向被害人核实被性侵害事实以一次为原则,全面核实时间、地点、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过程、后果、外貌特征等细节,避免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询问未成年被害人应有法定代理人在场陪同,并要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最好是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又热爱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员参与办案,并不是影片中两名高大魁梧的男警官面无表情地询问。结合案件实际,司法机关同步配备医疗检查救治,及时介入心理干预,就像玛丽无助地向警察要求心理疏导那样,进行危机干预。对于没有及时获得赔偿导致生活、治疗困难的,司法救助会及时跟进,给予未成年被害人必要的优先、特殊、综合保护。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也是社会的未来,当家庭监护缺失,遭到侵害,司法机关就成为其权利救济的最后一根希望的稻草。如果“玛丽”不完美,那也是社会制度、刑事程序不完美。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