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二区九排八号。
如果人生是一场戏,这应该是大剧院里看戏的座位。在这里,上一幕演出刚刚结束,新的大幕又缓缓拉开。只是,坐在这里的人,已经走出了我们的人物表,不会再与我们有睡梦之外的任何交集。
春节的时候,弟弟从北京回来,我带他去给外婆扫墓。按照父亲的叮嘱,带他去认认父母的墓地:西二区九排八号。那是父母亲背着我们,自己选的。当父母把一切手续都办好告诉我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这一天正在向我走来。此前,我一直觉得那一天是个无比遥远的日子。父母之所以不告诉我们,就是不想让子女有心理阴影,办法就是自己来安排。
四年前,近九十岁的外婆忽然离去,变成了这里的一堆黄土,每年清明、春节和十月一,这里成了我必来的地方。外婆在半山上,站在那里顺山下望去,可见密密麻麻的新坟地,父母选的就在那里。尽管知道是在那里,可自己却从内心惧怕并排斥着走近,也不想记住。终于一排一排找过去,找到那里的时候,却不由失了颜色,这个位置竟然坟堆耸起,墓碑有名,刚刚烧过纸的灰烬还在风中瑟瑟颤抖。
那一刻,我心里一紧,一种冰凉感直袭身心,顿时浑身没了一点温度。弟弟三番五次地打电话给父亲,求证准确位置,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发觉并不是别人占了我们的位置,而是西一区和西二区有两个“九排”,含糊的分界线误导了我们。
这种“含糊”也许正隐喻着人生的格局和生命的序列,一排排一列列,猛然一看,毫无区别,细细看去,却不尽相同。九排八号的旁边是九排九号,这里躺着一个先行者,土是新的,碑上的字也是鲜亮的。看碑字,竟然是崇信县的。父亲曾在崇信这个小县里生活、工作了一辈子,在平凉最终与崇信人为邻,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不至于太孤单。
春节前,山东老家的一位大伯突然离世,让父亲心情晦暗到了极点,无心饮食。关于生死的话题就这样突然而真切地横亘在我的面前,像平地突然长出来的一座山,堵得我气郁心结。父母的老去似乎只是一瞬间,我无法想象他们离去后的情形,我也越来越深地体会着他们对我的依恋之情,那种依恋就像我小时候对他们的依恋一样,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一种血脉的牵扯与联系。
年年的清明节总是早早地就来了。去看过外婆,又去了位于四十里铺曹湾的外公处。上初中的时候,外公去世了,那时的情形依然清晰如昨。外婆说,有一天她也会随外公而去,并张罗着为自己打了一副棺材,靠着土炕搁在堂屋的一角。有时候我不听话,挨了大人的笤帚疙瘩,就会偷偷钻进棺材里藏起来。入夜,大人们慌了,泪痕未干的我报复成功,在棺材里偷偷乐了。当我被外婆紧紧抱在怀里的时候,她却哭了。那时候我根本没想过外婆有一天会躺在棺材里永远不再起来。
也许,只有生死能让人活得清醒和明白起来。我们无法挽留住每一个亲人,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地陪伴他们,给他们的心灵哪怕一点点的慰藉。去过龙隐寺公墓和四十里铺曹湾的第二天,随妻子去崇信拜访岳父岳母。他们跟我的父母亲一样,在我眼里,每看一次,就老一次,自然,每看一次也就少一次。那些青春的记忆还不曾磨灭,无情的光阴已经让他们一个个花了头发,背了耳朵,弓了身影。饮食、睡眠、药物、血压……这些我们曾经并不为意的字眼成了他们的日常话题。天不亮,我就听到岳母起来,开始在厨房里窸窸窣窣给我们做好吃的。尽管她嘴里在念叨,做了一辈子,已经做不动了,但我们回去,她总是在做。经历过吃不饱肚子的人,吃,永远是头等大事,也是她赐给后辈儿孙的现世安稳和心灵慰藉。
在崇信这天,去见小时候一个玩伴,他说今天上午要去给他爷爷填坟。忽然想起,他的爷爷已经去世两年了。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与他家邻近,常去他家玩,连他家的狗都与我相熟。他爷爷打理着一个菜园、一个果园。每一次去,老人都会去园子里,挂两腿露水,给我们装鼓鼓的一大包。外婆和他爷爷两个人年龄相仿,每次遇到谈得都颇为投机,长久不见,就会彼此挂念。多年后,外婆年迈,已经不能出门的时候,还在不停念叨。外婆去世后两年,九十岁的他也走了。那天下着大雪,道路不通,我绕行泾川县费了一番周折赶去崇信,参加了老人的葬礼。转眼又是两年了。我说,慈祥的老人把我从一个小孩子看到这么大,我也要去给老人填一把土,一份关爱一锨土,也算是感恩吧。
我们沿山路而上。这个清明意外没有雨,难得晴朗的天气,山上桃杏花盛开,地上草芽萌发,万物萌动着,吐露着生命的气息。邻家的爷爷就安葬在这里。后辈三代人拉着车子,带着绳子,拎着铁锨,以坟冢为中心,在不同的方位取土、修坟,像是营造一件艺术品,一点土疙瘩都不许有,一根杂草都不能出现。先用土做出一个底座,再将坟包隆起,整理得左右、前后对称,清清朗朗,整整齐齐,有棱有角。
整饬完毕,和发小站在春光里缅怀往事,回忆三十多年的友谊,倍感光阴易逝,情谊可贵。山间地里,树木葱茏,山花吐香,麦苗青青,多好的地方啊。在它下面的第二级台地上,是另一户人家正在先人的坟冢前栽植柏树。栽好柏树,还从山下拉来了水车,仔细地浇灌新植的树苗。他们的投入与仔细,就像是在精心装修新买的大房子。这一刻,我又一次想起父母亲的位置:西二区九排八号。我知道,不久的将来,常回家看看,只能去那个地方。
清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找回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