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以1:30比例,按一座院子原样制作的一个模型,称得上一件工艺品。这是座四合院,北京鲜明胡同4号,已被拆除。此前到过那里的人看了这个模型,都说“一点儿没走样”。
档案记载,该院由一位吕先生于宣统三年购得,民国十五年,赵先生祖父以4400元大洋从吕先生手里买下这座院子,是座百年老宅。
北京四合院,辽代初具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成为本地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鲜明胡同4号,是一座标准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拆前在北京已不多见,属于准文物级。请从上述模型看它的格局:
院子西南角有一西开的街门,紧挨街门的南侧,为整个院子的南外墙。街门关闭,院里自成一统。进街门沿南外墙和前院南房之间的甬道东行,尽头左手即为四合院屋宇式大门,南开,两边门墩各蹲一尊石狮子。进大门,迎面立一砖雕花影壁,往左跨过两扇木屏圆月门,即为前院。前院有南房4间,院西头立一大藤萝架。前院与正院之间,有漂亮的垂花门相通。垂花门东西两侧墙上,各开两个不同形状的镂花窗口。正院有北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院中水缸中金鱼嬉戏,正房前两株石榴树枝繁叶茂。正房即北房,基座甚高,两侧分别有一耳房。耳房有门独开,此去正院,可经耳房和厢房之间迷你院子的屏门而出。北房的西耳房外,有一小小神龛,供财神爷。西厢房与整座院子的西墙之间,是一条小夹道,入迷你西院,左拐,由夹道径直往南,到头便是卫生间。院子西墙外,即为鲜明胡同。
这座四合院的完整、精致和考究,在这一带,甚至在北京影视界,都小有名气。院内地面为清一色大方“金砖”。屋内雕花地砖为高档德国货,拆迁时费老大劲挖不起来。院墙磨砖对缝,粳米灌浆。百年过去,广受风霜雨雪,房屋坚固如昨。当然它在“文革”时期遭殃——被无偿收为国有,入住七八户房客,碎砖烂瓦搭盖的小屋,占满院子,一片狼藉。落实政策之后,赵先生费劲巴拉将这里恢复原貌,还安了土暖气和抽水马桶。很多剧组闻名造访,于此拍摄过《针眼警官》《大考之年》等10多部电视剧。冯远征、王志文、赵尔康、方青卓、蒋勤勤、徐静蕾等著名演员,都先后在这里拍戏。
赵先生一家五代,于此延续居住79年,老少同乐,好不热闹;常有贵戚高朋来访,于石榴树下推杯换盏,更是其乐融融。
赵家人得知鲜明胡同4号将被拆除,始于2003年1月2日北京某住宅建设开发公司的一纸《房屋拆迁通知》。
他们当然不愿意老院被拆,然而无可奈何。拆迁之前,家人在四合院徘徊,拍照留念,心中不无失落。北京,又少了一座镌刻着故都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家族的一段历史,仿佛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黯然划上句号。
赵先生搬到近郊,却放不下自家的小院。他萌发了“造”一座“老家”的念头。他心灵手巧,费时不到一年,就用橡皮泥、火柴杆和胶水等材料,徒手以刀剪榔头等简单工具,居然把那个院子,惟妙惟肖地“复活”了,连房间的门窗桌椅,也造得纤毫毕见。
我想他欲复活的,乃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他所寄托的,则是他的无限眷恋和惆怅……
赵先生是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