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蓝
2018-05-14 10:57:0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木梓辛

  在北京的诸多花花草草中,有一种叫二月蓝的野花我很喜欢。这名字质朴直白,可能缘于早春二月它就开花。花虽不大,却繁多。也有人称为二月兰。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就写过一篇散文《二月兰》,很有名。

  二月蓝相貌平平,自然不能像牡丹、梅花、菊花那样登上大雅之堂,甚至不能与月季、玉兰、水仙那些相提并论。二月蓝只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野花。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艳丽的外表,更没有众星捧月的声誉。但它的平凡之中,却有不凡之处。

  二月蓝又名诸葛菜,听起来很特别,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其他联想。但它真有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看,一是它生长于平原、山地、路旁、地边,对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很低,耐寒耐旱,生命力极顽强。二是农历二月前后便开始开花,而此时,大部分花草还在冬眠。三是二月蓝开起花来,就像一个庞大的家族同时兴旺,好像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了。虽然不是播种的庄稼,生长的步调却一点不比庄稼逊色。用雨后春笋形容它的长势,未免太委屈了。它的来头,简直如千军万马,滚滚洪流。而且,它具有很强的自繁能力,一次播种便年年自成群落。因为种源充裕,价格便宜,播种每平方米只需几角钱,所以被很多绿化工程、公园、旅游景点所采用。

  我在北京的很多公园都见过二月蓝,但二月蓝最多最美的地方,还要数天坛。天坛是旧时皇帝祭天的场所,宏大而气派威严。除了巍峨的祈年殿,最明显的标志要数郁郁苍苍的松柏林海了。它们像忠诚的卫队,日夜守卫着皇家禁地。与之相映成辉的是,每年农历二三月间,天坛的成千上万棵松柏下,二月蓝开得缤纷热烈,如火如荼。乍暖还寒中,树间的二月蓝花海,使得古老的天坛公园骤然生机勃勃,返老还童。

  二月蓝虽然盛放在景山天坛这样的名园,但它绝不是攀龙附凤之辈。这一点,也是它的超凡之处。

  我住的小区西面,百米之遥,靠近铁道,原来是个卖菜大棚。后来城市增加绿地,改成一个小公园,简单地种些花花草草,散步遛狗而已。但就是这样一块地方,二月蓝也安了家。每年春节后,一入二月,不管龙头抬不抬,二月蓝都会在甬道两旁的草地上准时开放。今年四月初(农历二月),我写下《西园二月蓝》——

  又见西园二月蓝,避开尘世自纷繁。

  多情何必游人誉,花与天坛可比肩。

  中国文化历来喜欢赋予自然界人文情怀,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能悟出人生的大道理来。如果以这样的目光去审视二月蓝,那么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花,的确有很多草根的好品德。它朴实无华却敢为人先;栉风沐雨却生生不息;既不自惭形秽,也不趾高气扬:虽不高大挺拔,却能铺天盖地;具有造福桑梓之功,甘为默默无闻之辈……人们喜爱二月蓝,想来也与此有关吧。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