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爱”的是是非非
2024-04-22 09:4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汪宇堂

  《涉过愤怒的海》(下称《怒海》)是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犯罪悬疑影片。影片讲述了父亲老金为供女儿金丽娜留学终日捕鱼,却换来女儿身中17刀离奇身亡的死讯,最大嫌疑人指向她的男友李苗苗,愤怒的父亲老金踏上跨海疯狂复仇之路,李苗苗却在母亲景岚的庇护下不断潜逃的故事。影片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冷酷,也释放了家庭教育中的“爱与被控”这一社会热点议题。

  电影以“一桩少女被害凶案”为引子,剖开两组家庭背后隐藏的暗黑人性,善恶之间充斥着罪与罚、爱与恨的灵魂叩问。伴随着反转不断的剧情发展,整个《怒海》影片充满着紧张、焦灼与悬念。电影围绕着“恶少”李苗苗这个观众以为的作案者,一对父母展开了搏命追逐,复仇、追杀、囚禁、反杀、追凶、决斗、以暴制暴……极端的人物,极端的情绪,极端的故事,以最猛烈的方式撕扯在一起。

  《怒海》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剧情跌宕起伏,让人时刻保持着紧张感。它就像套了“尽管过火”的壳,既讲了一个《狗十三》的“中国式”亲情故事——电影的烈度之猛、愤怒之浓,可能是国产院线电影少有;也让银幕之外的观影情绪,全程处于一种屏息凝气、心惊胆战的浓烈状态,仿佛喝了一杯烈酒。但看到最后,观众才发现被“涮”了——电影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复仇爽片,而是无比深沉的反复仇片的现实主义力作。如暴风般猛烈、如惊涛般汹涌以后,不是复仇的爽,而是锥心刺骨,给观众留下太多沉甸甸的反思。

  影片围绕“娜娜的死因”和“老金复仇之路”两条线穿插交替前行。尤其是黄渤和周迅角色的对峙,一个替女惩凶,一个护子心切,两人原本没有任何冤仇,但现在只能斗个你死我活,比如老金一口气追回国内,强闯民宅、鱼雨拦截……

  老金在完成自己心中一步步的计划,可那只是出于责任,强装悲伤。为对应片名里的“愤怒”,整部电影在讲述“愤怒的海”中隐藏着的一对离异家庭背后是怎样的阴冷、裂变的故事。遗憾的是,老金直到大结局时才彻底幡然悔悟,可为时已晚,悲惨的内核已经铆牢。

  说完老金的爱,再说说娜娜的爱。她的爱很霸道,很自私,极具排他性。这与其从小父母离异后的生活高度相关。直到认识李苗苗,是娜娜在生日当天给自己的一次疯狂体验,在兼职的店里出去揽客,拽住了COS乌尔奇奥拉的这个男人。起初只是点点心动,没想到对方竟然留意到自己的生日,并且下单了草莓蛋糕祝她快乐。向来缺爱的娜娜,一瞬间沦陷。所以,娜娜才在开篇里躲在壁橱中念叨着自己喜欢草莓,因为那会令她想起李苗苗炙热的爱——炙热到嫉妒之心令她面目全非,这是一种极其畸形的爱。

  娜娜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松子一样都是爱缺失,也是爱无能。让她们所托非人、偏执求乞甚至失去自我,每建立一段关系,依附关系远远大于爱。爱不是第一位,她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极度痛苦,逼迫她们最终自己去伤害自己。

  李苗苗是逃跑了,17刀没有一刀是致命伤,娜娜没有报警求救,也找不到任何人去求救,她躲进了壁橱,囚禁着自己,在黑暗的空间里用血手画着太阳花渴望那个太阳。父爱如山不如壁橱一隅。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自杀,全部都是他杀,精神上的他杀。她全然不懂的是,孤独和自卑催生出的李苗苗骨子里的暴戾和冷血,让他对自己憎恨的人和事,通常喜欢以摧毁的方式来解决。

  家庭教育并非易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尊重、理解和支持。《怒海》中的母亲景岚虽然愤怒、失控,但她的内心深处,对儿子的爱是真挚的。然而,她错误地将爱理解为控制,拿她的话说就是:“他就是恶魔,也是我的恶魔。”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她以自己的方式为孩子规划人生,以至于演变成了偏执型人格。随着儿子进入叛逆期,母亲也会逐渐失去情绪管理,变成过度“控制欲”者:我才不管儿子杀人呢,反正我都要将儿子送到国外!

  “这年头,开车要驾驶证,当老师要教师证,就连做学生都要学生证,可是当父母却不需要证书,孩子一出生就自动认证成功,升级上岗。”这句话在网络上被流传成了段子,或是用来自嘲做了父母还一窍不通的蒙圈状态,或是用来抱怨不负责任教子无方的家长。无论是戏谑还是抱怨,这句话都戳中了当下大多数父母面临养儿育儿时的迷茫而不自知的真实状态。儿童教育家伊丽莎白·克拉里在她的一部书的最后写道:“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富有爱心、不断成长、持之以恒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父母的价值观、学习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没有谁强谁弱,谁大谁小,是父母和孩子拼命磨合、共同成长的意愿将这一份亲情烘托得温馨而伟大。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在《空青赋》中说:“溺爱靡意,魂飞心离。”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动因,正是来自溺爱。日本电影《告白》中的森口老师有个可爱的女儿,而几个月前她那四岁的女儿在泳池溺水而亡,警察给出的结果是意外,但只有森口知道这不是意外,并且她知道这是她班上的学生A和B所为。但是,未满14周岁的A和B犯案是不负刑事责任的。B的妈妈是个极度宠溺孩子的母亲,当她知道她的儿子杀了人之后,她却认为她的孩子都是因为帮朋友才会变成这样的,这并不是儿子的责任。这样的母亲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眼光,全都是宠溺,不论是非黑白。

  是时候为溺爱画上休止符了。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