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2024-11-28 16:51: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绍义

  “秋菊盈园”是陶渊明曾经说过的话,《群芳谱》中说:“九华菊乃渊明所赏,今越俗多呼为‘大笑’,瓣两层者曰‘九华’……九月半方开,昔渊明尝言‘秋菊盈园’,其诗集中仅存‘九华’一种。”“九华”是菊花很古老的称呼,北京人现在还把菊花叫“九华”或“九花”。走街串巷的花农挑着担子高声叫卖:“栽——九华哎——”抑扬悠长的叫卖声中,不是让你买,而是让你栽,真是别具风味。

  我们经常在山间田野见到许多小小黄色花朵的野菊,据史料记载,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菊花。“花正黄,小如指顶,外尖瓣,内细萼,柄细而长,味甘而辛,气香而烈,叶似小金铃而尖。”《群芳谱》中的这些话,简直就是对野菊花最真实的描写。

  我国从唐宋时期才开始培植菊花,范成大《范村菊谱》收录35种菊花,刘蒙《菊谱》也不过收录36种,而到了清代的《广群芳谱》中,菊花已达到316种了。如今,菊花的种类早已数不过来,用姿态万种、五彩缤纷相喻,一点也不为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则是对菊花最好的赞美了。秋风一吹,众芳摇落,只有菊花寒秋独荣,其不委尘俗凌霜傲放的品质让人倾心让人折腰。陆游还因此有“蒲柳如懦夫”“菊花如志士”之比。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中那些公子小姐聚在一起,才以菊为题,写下了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12首诗篇。

  菊花不但有入秋景的艳姿,还是延年益寿的良药,所以菊花又有“延寿客”之美称。这一点,古代医学典籍中有记载。《太清诸草木方》中说:“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玉函方》中也说,用菊花制成的药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岁老翁,变为儿童也”。

  《后汉书》中,也有“延寿客”的内容。丽县城北八里外的山谷中,漫山遍野种植菊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这里的老百姓都很长寿,最高一百二三十岁,一般也是一百多岁,七十岁在这里就是“早夭”了。

  人们最喜欢的菊花食品当然还是菊花酒了。“买糕沽酒作重阳”,这里的糕是重阳糕,这里的酒就是菊花酒了。重阳节,重阳糕不能不吃,菊花酒更不能不饮。没有了菊花酒,重阳节就失去了“节”的气氛。这在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古代,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了。

  重阳节第一次饮菊花酒,是在东汉时期的桓景家。当时有个仙人费长房,关切地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降临,让他赶快通知家人缝制布囊,装上茱萸,然后将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饮菊花酒,可让一家人的大灾消除。桓景听后照办,一家人终于躲过一劫,只是家中养的没有来得及躲出去的鸡鸭牛羊全部暴死了。

  菊花酒是用菊花和黍米酿成,九月九日这天酿的菊花酒更是芳香扑鼻,甘甜可口,因此菊花酒被古人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荆楚岁时记》中说:“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续博物志》中还详细地介绍了菊花酒的制作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萧瑟秋风中,百草凋零,唯有菊花独立寒秋,因此菊花就成了生命不衰的象征。《初学记》卷二十七中说:“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所以,人们赏菊、采菊、食菊、佩菊、饮菊花酒,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菊尊开九日,凤历启千秋”“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潘天寿在《菊酒图》上题写的“敬献菊酒,以颂万岁”之名款,更让画幅价值倍增。

  菊花酒的名贵,让喝不上菊花酒的贫者常以假酒代之。《梦粱录》中就有“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的记载。重阳节喝不上菊花酒,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续晋阳秋》中就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至于古人写菊花酒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了。“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如今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登山、赏菊、扶助老人,开展各种各样的健身健心活动,当然也不会忘了饮酒,饮菊花酒。那真是“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了。

  值得一提的是,菊花一直被视为象征高尚纯洁的花卉之一,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菊花更是被赋予了仙人的形象,以及仙禽孔雀的羽毛的颜色和神韵,被视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然而,在现代社会,菊花却被赋予了一种有些悲哀的象征意义,成为丧葬之花。有人说,一方面,菊花的花期正是秋季,而秋季正是物极必反之时,符合丧葬的主题。另一方面,菊花的寓意也很适合悼念逝者。菊花的“积中”之意,象征着不凋不败,暗示了逝者精神永存,不朽不灭。正因为如此,如今很多人不会在家里用菊花来装饰了。

  古人是没有这样的讲究的。且不提那些脍炙人口的菊花题材的作品,上文提到的《红楼梦》里就写着:探春案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而薛宝钗房间“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在这里,菊花都是作为室内装饰的重点。志高气朗的贾府之女贾探春闺房花瓶里插的还是白菊。大观园还为菊花专门开了一期诗社,每人都写诗赞美,林黛玉更是写了《咏菊》《问菊》《菊梦》等一系列咏菊诗。

  据有人考证,菊花成为葬仪之花最重要的时间点,是在17世纪菊花被传到欧洲时,至18世纪适应了欧洲气候的菊花融入了一系列宗教秋日祭祀典礼中。菊花在众花凋谢时节独自盛开的特性,又让它与这些典礼的含义结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生命、死亡和重生的意味。1890年,写《图兰朵》《蝴蝶夫人》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就为他去世的朋友创作了弦乐四重奏《菊花》。

  编辑:刘洋  

上下篇导读

 · 爱与陪伴
 · 顺手的事儿
 · 凝望
 · 英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