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铁面柔情担正义——记全国模范检察官、徐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饶本东
2024-02-08 08:59: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作者:张睿 张旭

  2023年12月,饶本东被人社部、最高检联合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官”。此前,他曾获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平安英雄、全国优秀公诉人、江苏最美法治人物等荣誉。

  在很多人眼里,检察官应该是冷峻严肃的形象。

  饶本东确实如此。工作中,饶本东是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的“专业户”,他查微析疑、发掘真相,屡建奇功,将涉黑涉恶案件办成“法律监督的集大成之作”。

  但同时,“铁面”也柔情,尽显“为民”的初心底色,用法律的威严和温度、公平和良善,如一束光,守护民心。

  是压力更是动力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我感觉自己是入对行了。”饶本东说,“检察官这份职业很有挑战性,我从中收获了快乐。”正是这样的心态,给予他无穷的工作动力。

  饶本东的细致,体现在他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当中。

  2018年初,徐州市检察院在对一起量刑畸轻的非法采砂案进行抗诉时发现,该案背后可能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饶本东在阅卷时注意到,渔民把几十亩鱼塘,仅以三五万元的低价“自愿”出售给孟某,但违约金却高达60万元。“这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黑幕。”饶本东判断。

  为了不打草惊蛇,由饶本东等人组成的专案组以办理抗诉案为名和一名侦查人员乘坐摩托艇赶赴岛上取证。然而,在取证过程中,专案组却发现了这名侦查人员面对作证的群众反应异常。于是,饶本东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调虎离山,另一路则抓紧找被害群众调查取证。经过艰苦调查,饶本东和同事们取得了被隐藏的报警记录、伤情鉴定、被害群众证言等关键证据。

  原来,那名阻碍取证的侦查人员,就是孟某团伙的“保护伞”之一。

  次年,一起故意杀人案的办理,再次显现了饶本东的缜密审慎。

  “我们在看守所提审时,犯罪嫌疑人对案件发生的关键环节,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在第三次提审的时候,他思维开始混乱,交流有障碍,最后趴在桌子上不说话,声称头疼。”饶本东说。

  提审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让饶本东意识到,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况可能与之前认定的限制责任能力有所差异。于是,他建议公安机关重新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疾病情况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为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处于发病期,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基于当时他的无责任能力,这起案件就无法提起公诉进行审判,进而定罪。于是,饶本东又对犯罪嫌疑人启动了强制医疗程序。

  “作为检察官,必须依法保障公民权益,无论是被告人,还是被害人。”饶本东说。

  是挑战更是责任

  从检18年,饶本东的履职经历既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冲天豪气,也有“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无畏勇气。

  2020年9月,王某为了挣钱给女儿看病,将30只费氏牡丹鹦鹉卖给当地鸟店经营者,随后这批鹦鹉在徐州汽车站被警方查获。经鉴定,以上鹦鹉均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所列费氏鹦鹉,被核准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依照法律规定,非法交易10只,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0只费氏鹦鹉尚不足400元,王某获利更是微乎其微。“人工繁育了这么多代,这也算珍贵、濒危?”原来,涉案的费氏牡丹鹦鹉为人工繁育,源自河南省某市,而该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型观赏鹦鹉人工繁育和销售基地,鹦鹉养殖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在江苏省检察院指导下,饶本东与同事们充分发挥检察诉前主导作用,自行补充侦查,收集背景资料,广泛开展调研。最终,审慎论证后提出的绝对不起诉意见获江苏省检察院检委会认可,向当地有关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规范了当地鹦鹉养殖产业的销售、管理,对疫情期间稳定当地上亿元的扶贫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案的成功办理推动了“两高”对动物资源类司法解释进行修改,向当地有关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也荣获“全国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饶本东说,一名公诉人,只有具备过硬的功底,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才能在司法办案中诠释法律的威严和温度。

  在上述故意杀人案办结后,案件虽画上了句号,但饶本东并没有就此停步。遭遇这场变故后,被害人原本完整的家只剩下祖孙三人相依为命。两位老人都已年迈,体弱多病,没有经济能力,无法抚养年幼的孩子。饶本东便协调当地民政部门,为这一家申请低保,然后又根据孩子的状况启动了事实孤儿认定程序,为孩子成长争取最大保障。

  是梦想更是目标

  2004年电视剧《国家公诉》播出,剧中检察长叶子菁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追求真相的形象深深影响了当时正在攻读法律专业的饶本东。

  大学毕业后,饶本东如愿考进徐州市检察院,成了一名公诉人,他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不过,饶本东很快发现现实和电视剧不太一样。

  “那是第一次碰到被告人当庭翻供的状况,我当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对于刚入行时的尴尬经历,饶本东至今仍记忆犹新。

  10多年前,第一次出庭公诉时,被告人突然翻供,称侦查阶段被刑讯逼供,以前的供述都是不真实的。没有多少办案经验、不懂非法证据排除的饶本东当即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庭审一度陷入尴尬局面。

  第二次开庭时,单位派了一名业务骨干陪同他出庭。庭审中,这名业务骨干牢牢把控局面,令饶本东由衷钦佩。从那时起,饶本东认识到“刑罚如两刃之剑,用之不得其当,则国家与个人两受其害”,要想当好一名公诉人,单纯依赖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抓住一切机会跟着同事出庭“学活”,不断在反思中积淀,在实践中提升。

  如今,饶本东已经成为一名思路清晰、业务娴熟的检察官骨干,他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首先要做好表率,多挑重担,带头办理大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其次,做好传帮带,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为了提升徐州市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饶本东牵头组织为期三年的全市检察机关听庭评议活动。三年时间里,他旁听了100个案件的庭审,对全市每一名公诉人的风格了如指掌。通过近距离的指导、传帮带的培养,徐州公诉团队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公诉人”“全省十佳公诉人”,实现了个体突破到团队成长的良性循环。如今,在饶本东等一批优秀检察官的影响和带领下,一支徐州检察铁军正快速成长。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