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苏北,蒸腾的热气混合着蝉鸣的聒噪,巷子里小路蜿蜒无声。路边树荫下,基层检察官、妇联、民政、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看着救助困境儿童文件、困难证明材料,商讨着各自职责分工和最佳救助方案。
“需要帮助的被害人,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的救助不能就是送点礼物,而是要长远多方面地解决问题!”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嘉说道。
商定好帮扶方案后,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引下,救助小分队走进救助对象小童的母亲李姐经营的小卖店。
李姐得知来意后,内敛又感动地说:“你们这里的人,真好!”说着眼角闪着泪光。从四川流转广东、安徽等地区打工,现在的她已经五十多岁了,只身一人带着孩子在徐州租房做熟食小买卖,由于巷子偏僻,生意并不好,维持房租都很困难。
“我们这里不仅人好,山好水好,风景也好呢!”工作人员见状风趣地说着玩笑,李姐听了不住地点着头:“嗯,是的,是的。”接过救助金及牛奶、饼干等礼品时,不善言辞的李姐又红了眼眶:“你们,真温暖啊!”
“熟食生意不好做,卖不完就得扔掉,可惜了,也容易亏钱,给你找个轻便点的活,愿不愿意?”李姐更加惊讶地看着社区工作人员,又使劲地点着头:“嗯嗯,愿意,愿意!”即便是五十多岁的人,开心起来依然像个孩子。
几天后,我接到了李姐的电话——“我现在家附近超市上班,社区的人帮我找的,一个月可以请四次假,这样我就可以带着我闺女去做心理治疗了!”电话中,李姐向检察官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重复了那句话——“你们这里的人,真好!”
“心理辅导老师,孩子能适应接受吗?”我追问道。李姐立刻开心地说:“能,能!孩子愿意跟心理老师说很多话,回来话也多了,真感谢你们,你们真好!”
近年来,泉山区检察院、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会签《关于一体化推进涉案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实施方案》,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力解决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亲子矛盾、生活安置等危困问题。今年以来,已经为5名涉案困难未成年人解决生活照料、家庭监护等问题,发出《督促监护令》8份。每一次涉未工作人员的通力协作,都给处在困境中的孩子一线温暖的曙光,给困难家庭一份有力的希望。
小巷里,李姐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去听心理老师的辅导课。此刻,李姐并不觉得生活困苦,反而感觉流出的汗水真酣畅淋漓,开心得很呐。
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路上,检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一直在协作努力,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从不放弃,因为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