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小酒三五好友
2018-04-23 10:20:0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季宏林

  城里有家酒馆,我喜欢,倒不是它多大多豪华,而是在于它的招牌:一壶小酒,三五好友。

  “一壶小酒”,别说喝,光是瞟一眼,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意,两条腿像着了魔似的,朝那儿迈去。

  果然,有些特别之处。大堂里,朱漆的条桌,老式的茶具,宽敞的酒柜,摆着各色的酒。远古的遗风里,混合着现代气息。

  朋友问,有空吗?过来喝点小酒。无意间,倒有点像白居易对刘十九的问话:晚来天欲雪,可饮一杯无?好友,自然不需要客套,直截了当。酒杯我摆上了,单等你来。只一句,彼此心领神会。

  喝点小酒,妙就妙在“小”字上。一群小众,一个圈子里的朋友,相聚在小小的雅室。手拈小酒杯,送到唇边,抿一小口,会意一笑。席间,掏一掏知心话,看一看窗外的弦月。不觉,夜渐深,情渐浓。

  看古书,喜欢这样的情节:见客人投宿,店小二急忙迎上前,替客人卸下包袱,问客官来点什么。客人答,来一坛酒,切三斤肉。不一会儿,酒、肉摆上桌,客人斟满一碗酒,扬起脖子,一饮而尽。连呼,好酒,好酒,再来一坛。

  如此喝酒,叫豪饮。这些人多半是绿林好汉,身上有一股子豪气。《水浒传》里的好汉,因酒结缘,结义。弟兄们相遇,先找家酒馆坐下,再谈入伙的事。喝酒,大碗地喝,喝得义薄云天,喝出侠肝义胆。酒壮英雄胆,醉醺醺的武松直上景阳冈,一顿拳脚揍死猛虎,为当地老百姓除害。

  《红楼梦》里写喝酒,却要斯文得多。贾府里时常聚会,男女老少,都爱喝点酒。连弱不禁风的黛玉,也舍了黄酒,要烧酒,喝一口合欢花浸的酒。到底是书香门第,喝完小酒,宝玉、黛玉、宝钗等,一色海棠诗社成员,趁着酒兴,以“菊”为题,赛诗。

  喝酒,不上酒馆,偏偏寻一片竹林聚会,畅饮,纵歌。竹林七贤就是不寻常啊,喝酒也要喝出风雅。这群人经常泡在竹林里,身上也浸染了竹子的气节。可是,他们当中一些人,终究禁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难免会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

  喝酒,也有创意的。选个好日子,聚一聚,当然都是些有头有脸、有才有识的贤士。说是喝酒吧,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赋诗。曲水流觞,有意思吧。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得作诗,喝酒。诗集起来后,王羲之一挥而就,便有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一醉方休。醉,也要醉出名。李太白醉留好诗,杨贵妃醉有媚态。海棠春睡,确切地说,是美女、海棠同眠。贵妃醉卧海棠丛中,不知要比海棠娇媚多少倍。春意缱绻,芳气四溢。是花香,还是酒香呢?曹雪芹答道: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贤士文人喝酒,求雅。平民百姓喝酒,找乐。

  平民百姓喝酒,没有那么多娇情。只是,你来我往,划拳猜令,闹得天翻地覆,直喝得东倒西歪才罢手。这哪是喝酒啊,就跟上战场似的,非得杀出个输赢不可。如果不那样,确也显得冷冷清清,便应了“无酒不成席”那句老话。

  年少时,也装老成,在酒场上闯荡。几杯酒下肚,昏昏然竟忘了家底,几次喝得人仰马翻。渐渐地,我明白过来。喝酒,何必比高下,见输赢。也不必英雄末路似的,一次,喝尽一辈子。还是喝点小酒好,不伤身,也应景。

  找个闲日子,喊几个旧友,小聚,喝点小酒,聊点闲事。如此甚好。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