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蟳埔女
2018-04-08 10:01:0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韩浩月

  以前知道惠安女,印象里她们身穿蓝色碎花上衣,带着装饰繁复的头花,有一段时间,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常见她们的形象,成为了地方文化与习俗的标签。

  今年春天到泉州,见识了蟳埔女,并且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妈祖巡香”活动,结结实实地撞进了她们的游行队伍,拍摄下无数她们的笑脸,感受到了鲜活的文化气息。

  惠安女居住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蟳埔女也在泉州市,确定地说,她们是居住在泉州市丰泽区一个名字叫蟳埔的村子里,这个村子因为盛产蟳(俗称青蟹、梭子蟹)而得名,村子还有一种特色建筑叫蚵壳厝(用海蛎壳为墙壁做成的房子)。

  每年正月二十九,是蟳埔女扬眉吐气的日子,绵延两公里的“妈祖巡香”队伍,目测八成以上都是蟳埔女——这是一场由女人主导的盛大活动,她们组成腰鼓队、舞龙队、抬匾队、花篮队、果篮队、海鲜队、花灯队、扫路队……警察封锁了周边的路口,蟳埔周边宽阔的马路成为她们的天下。

  蟳埔的男人们呢?他们在不起眼的队伍后面,干着最辛苦的体力活,抬着装有妈祖神像的轿子,扛着沉重的旗杆,关键是人数太少,一点儿也不风光。游行队伍里,十来位光膀子的蟳埔男组成了一个“莫名其妙队”,要么个子矮,要么体型胖,要么皮肤黑黢黢,让人怀疑是故意为之,来衬托蟳埔女的美。

  蟳埔女的美是由老、青、幼三个年龄段的人构成的。蟳埔的老年人,三五成队,手捧香火,守在自己门前,等候巡香队伍,她们的家门口也各自有一个摆满了祭品的祭台。与满大街喜气洋洋的游行队伍和激动坏了的游客相比,那些过去也曾在巡香队伍里风光过的老太太们,个个面孔慈祥,平实淡然,面对摄影家们的“长枪短炮”的围拢,她们都像经过专门训练的超模,完全无视镜头的存在,踏踏实实地走进画面里,一直等到摄影家们拍到心满意足地离开。

  中青年的蟳埔女,是蟳埔村的主人,是“妈祖巡香”的主力,连舞龙这么个重体力劳动的活儿,她们都能轻松拿下。无论是在大街上如涌潮一样冲开游客与摄影师们的围堵,还是巡香归来穿过小巷有秩序地回到顺济宫(供奉妈祖的地方),她们一方面保持着活力,一方面维持着秩序,在热烈的气氛中,有股淡定、宁静与祥和,这恐怕就是女性特有的气质与力量吧。

  最为吸引大家拍照的,是那些被妈妈们带进巡香队伍的小蟳埔女,她们戴着最具标志性的头花,穿着玲珑版的蟳埔女服装,“谋杀”着摄影师们的相机内存。小小的女娃们,比起她们的妈妈、奶奶,显得要骄傲一些,遇见那些烦人的、没见过世面式的摄影师,虽然多数时候也耐着性子给出一张笑脸,但若是影响了她们行进的脚步,也是会翻白眼的。

  蟳埔女这个身份,是值得自豪的。蟳埔的男人们出海,把一大船海鲜拉回来,卸完货就不管了,剩下的都是蟳埔女的事情,她们把海鲜产品分类清洗干净,去海鲜市场,以自己独特的蟳埔女打扮为招牌进行销售,成功地变现,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蟳埔这个地方,甚至可以进行一下女权主义的田野调查,细细地盘算一下,蟳埔女的话语权,究竟是美带来的,还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

  蟳埔女梳头、带花环、插花、穿着漂亮的衣裳,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与精力的,但蟳埔女的脚上却很简单,通常都是一双再普通不过的凉鞋或拖鞋,以方便她们工作、干活。这与城市女性追求美的统一与协调不太一样,蟳埔女的梳妆打扮,是精神追求的体现,而脚穿拖鞋,是实用主义的体现,美与实用,在她们眼里是不矛盾的,她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学。

  源自《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