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淮海大地,松柏凝翠,春意渐浓。3月31日清晨,泉山区检察院青年干警手持白菊,整齐列队在修缮一新的七烈士陵园纪念碑前。这座曾经荒草丛生、设施破损的陵园,如今在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推动下焕发新颜。
2019年6月,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走访辖区红色资源时,被眼前的景象刺痛——始建于1986年的七烈士陵园围墙墙皮脱落、杂草丛生、墓顶开裂……“这些长眠地下的英雄,当年平均年龄不到19岁……”看着史料记载,检察官们攥紧了手中的调查笔录。
随后,该院成立专案组,开启“检察+无人机”新的办案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走访退役军人事务局、调取文物保护档案,最终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检察督导”的整改方案。如今,新铺设的花岗岩广场、无障碍通道和烈士墓碑,无声诉说着这场公益守护的成果。
“当年烈士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现在该我们守护他们的长眠之地。”在公益诉讼检察官带领下,干警们认真检查每一处设施维护情况,将发现的问题现场记录。
祭扫仪式后,公益诉讼检察官张明星没有立即带队离开,而是将青年干警们引至崭新的烈士事迹陈列馆。“这里不仅记录着英雄的历史,也镌刻着我们检察机关的履职印记。”他以公益诉讼案卷为教材,讲述如何通过发出检察建议、召开协调会,最终促成陵园整体修缮。
公益诉讼不是办完案就了事,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据悉,该院已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军人、英雄烈士权益保护协作配合机制,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英烈荣光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