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小车辆”(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三轮汽车、四轮低速汽车、拖拉机)凭借经济实惠的优势逐渐成为群众常用的交通工具,但上路后却暴露出巨大安全隐患。2019年以来,徐州检察机关共受理“五小车辆”交通肇事案91起,需引起高度重视,探索管理新模式。
一、安全观念落后,“马路杀手”随意上路。“五小车辆”驾驶群体普遍缺乏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制观念,又因监管松懈不主动申领驾照,在未经交规培训和技术训练的情况下,随意上路行驶,易出现肆意占用机动车道、闯红灯、超速超载、违规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潜在“马路杀手”。全市办理的91件“五小车辆”交通肇事案中,有31起事故根源在于驾驶群体未遵守交规。
二、责任意识不强,肇事逃逸害人害己。目前,对“五小车辆”登记备案、上牌办证等环节管理不严,大量车主购买后未经上述流程即驾车上路,导致事故发生后跟踪追查较为困难,部分肇事者便利用此漏洞企图逃之夭夭。这一行为不仅会使伤者得不到及时救助,还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逃逸者自身也将面临量刑加重情况,可谓“害人又害己”。徐州检察机关办理的91起“五小车辆”肇事案件中,共有24起出现逃逸情节。
三、车主经济拮据,保险缺口难以赔付。多数“五小车辆”因无牌无证不能办理车辆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能由肇事者本人全额赔付。然而“五小车辆”车主一般为年龄较大的农民,本身经济拮据且来源单一,无法承担大额赔偿。徐州检察机关办理的91起“五小车辆”交通肇事案中,肇事者平均年龄52岁,且60%以上为农民。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一是持续化加强“五小车辆”整治力度。交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施,全面提高路面监控水平,结合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在事故多发区域加大巡查力度,进一步严格“五小车辆”通行秩序。严格“五小车辆”挂牌上路办法,加强交通标识合理化设置,有效划分“五小车辆”的禁行区域、禁行时段。二是针对性启动司法救助机制。与具有资质的保险公司共同探索“保全+救助”的新型保险新机制,由保险公司推出“五小车辆”驾驶意外险等相关保险方案,合理规范投保金额,鼓励人民群众选择性投保。对被害人近亲属家庭生活困难,肇事方未赔偿损失的,主动启动国家司法救助,通过资金帮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手段,帮助渡过难关。三是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相关职能部门应在购车、上牌、挂证等环节,对“五小车辆”驾驶者开展全流程守法教育和安全培训,尤其要有针对性地“送法下乡”,对交通安全理解不清楚、不透彻的群众,利用广播标语加强宣传,确保禁行事项入耳入心,在全社会营造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